无障碍    |    互动交流    |    进入适老模式

信阳市2016年产业集聚区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22 00:00:00|浏览次数:

  

顺应形势 真抓实干 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

——信阳市2016年产业集聚区发展报告

 

2016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建设,坚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不动摇,建立健全各项体制机制,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突出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实现了十三五期间的良好开局。

一、稳中求进,强化发展支撑

一年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复杂严峻的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定信心,切实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全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我市在6个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基础上,又有5个产业集聚区晋升为省一星级,罗山县产业集聚区被授予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信阳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信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一)发展支撑作用更加突出。1-11,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7.02亿元四上企业个数达到1075家,较去年底新增4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7家,新增14。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0%,增速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

    (二)重大项目拉动更加有力。1-11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亿元以上项目个数278个,完成投资619.30亿元,占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4.9%总投资在千万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共99个,总投资445.14亿元,2016年计划完成投资135.12亿元,1-11月累计完成投资132.64亿元,占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额的83.3%,同比增长27.1%

(三)质量效益提升更加明显。1-10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2.91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74.6%同比增长16.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实现利润80.99亿元,占全市利润总额的80%以上,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四)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前三季度,全市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达98.36平方公里,拥有综合服务中心、监测检验等公共服务平台56个,开设金融网点48个,物流网点80余个;新成立投融资平台6个,累计为区内企业融资36.18亿元新增上市后备企业1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3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展示企业18水、电、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已经全覆盖,产业集聚区的基本框架正全面形成,综合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五)发展方式方法更加科学。更加注重主导产业发展,强化产业集群培育,优化产业集聚区功能布局。11个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0%,高于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增速4.0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制造、装备制造分别增长16.1%15.6%更加注重集约发展,各产业集聚区大力建设标准厂房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共建成标准厂房1317万平方米,其中多层标准厂房达816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了20%以上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坚决杜绝两高一低项目,取而代之的是新兴产业项目和高端产品制造项目根据《关于清理整改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通知》要求,我市共排查环保违法违规项目3159个,其中在产业集聚区内的多达2000余家,按照时间节点已经全部清理整改到位,彰显了产业集聚区绿色发展的决心。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成功申报了河南省首批静脉产业园示范试点。

二、强化落实,务求发展实效

(一)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坚持完善重点项目攻坚督导机制。每周召开一次重点项目建设例会,每次选取3-5个存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将问题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时办结;会后形成会议纪要和工作台账,由政府督查室对会议提出的问题进行督查,每五次例会后,对上会项目协调问题办理情况回头看。今年以来已召开重点项目例会22次,先后研究相关议题72个,研究具体项目69个,印发会议纪要21期。二是完善管理体制。为破解产业集聚区管理权限交叉、职权不清、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根据省文件要求并结合实际,市发改委研究制定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信阳市推进产业集聚区与乡镇行政区域管理套合工作方案》报省集聚办备案通过。经过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市集聚办及相关部门多次赴产业集聚区调研督导,目前,我市产业集聚区统一领导、以区为主、两套人马、分线负责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除息县和淮滨县外,区镇管理套合任务基本完成

(二)加快集群培育,突出引领作用我市各产业集聚区始终将壮大主导产业、壮大产业集群作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精准招商,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持续推进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现代物流五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和智能手机、家具生产、茶产业、禽肉加工、主食加工、纺织服装、羽绒制品等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作。1-10月份,规模最大的绿色食品和新型建材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0亿元和365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0亿元和450亿元。绿色食品两年内有望成为我市第一个规模达千亿的产业集群,大大提升信阳作为全国重要生态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竞争优势。

(三)加快改革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河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等文件要求,我市积极开展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立了信阳市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市发改委专题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及时报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我市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并报省政府备案通过,与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书》,年度去产能工作顺利完成。二是加快创新发展。以市场需求和改革创新为导向,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在全市产业集聚区的应用水平,市发改委研究制定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信阳产业集聚区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了电子商务示范创建、企业培育、产销对接、应用普及、人才培育等5个具体行动,为下一步依托产业集聚区推进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明方向。

(四)强化督导服务,坚定发展信心针对产业集聚区投资增速下滑的不利态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要求,并在全市开展了抓项目促投资专项督导活动,派出12个督导组赴各县区开展现场督导,摸清问题、找准原因、分清责任,通过运用效能监察和政策落实情况审计的方式,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保态势中的关键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急剧下滑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9月份出现了拐点,呈缓慢回升趋势。

为有效破解我市惠企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激发政策效用、解决企业难题,增强企业应对困难挑战的信心,我市开展了政策落实进千企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以政策落实和要素保障为重点,搭建政策宣讲、督导服务、首席服务员、网络服务等四个平台,建立了信息收集交流、企业问题台账管理、企业问题办理三项机制。全市共派遣5个督导服务组,坚持每月一次深入到各县区开展督导协调服务工作,共开展督导服务活动5次,累计组织集中宣讲活动177场(次),一对一宣讲76次,覆盖了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收集企业问题287个,相关部门协调解决283个,问题解决率为98.6%

三、正视问题,找准工作短板

一年来,我市围绕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在完善体制机制、培育产业集群、提升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部分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一方面,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规模小流动资金少,且各县区融资担保平台规模小、融资能力弱,融资需求很难满足;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为降低融资风险,出现了大面积的抽贷、缩贷现象,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意愿大大降低

2、用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产业集聚区新入驻企业不断增多,用工需求量增加,而大部分失地农民的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需求不适应,加之用工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导致了企业招工难、失地农民就业难。

3、招商引资成果不显著由于前期出台的土地出让金返还、税收减免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实施发生变化,加之产业集聚区产业优势不突出、产业配套层次低,导致各产业集聚区几乎没有国内外龙头企业落地,特别是缺乏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发展带动作用不强。

    4、部分行发展受市场环境约束较大受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大气污染治理等因素影响,行业发展出现了大洗牌,导致产业集聚区部分行业,如高新区的手机上天梯的保温建材产业明港冶金产业等相关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甚至停工停产,生产形势严峻。

四、积极进取,明确发展路径

2017年,全面推行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打好发展转型攻坚战,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抓好产业集聚区载体,突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两个领域,强化创新驱动、降本增效、项目建设三个支撑,促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层次稳步提升。力争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200亿元,全市有1-2个产业集聚区冲刺省二星级标准,所有产业集聚区在全省考核综合排名中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一)加快集群培育。一是做强重点主导产业集群,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力争绿色食品、电子信息和现代家居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700亿、100亿和60亿二是做大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抓好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医药制造等产业,力争全市有3-5个特色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三是加强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联审联批和市县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重点实施好7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结构升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新开工、建成项目均超过40个。筛选3个产业集聚区作为当年晋级或全省十快十先进产业集聚区的培育对象,由专业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预警。

(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行动。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电子制造、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的骨干企业,加快推进设备更新、质量品牌提升等技术改造,拓展开发升级换代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力争高技术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围绕新一代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积极培育新的拉动力量。二是实施传统产业改造行动。以去产能为契机,加快钢铁企业环保升级,推进冶金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转变发展方式;实施绿色建材发展和应用行动,加快推动非金属矿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步伐,适时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以中高端消费品为重点,扩大高品质板式家具、实木家具等家居产品规模,提升服饰服装创意设计水平,加快推动轻纺工业提质升级

)加快创新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发展。围绕载体建设、主体培育、成果转移转化、资源开放、人才集聚等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高标准的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大中型企业在智能终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建设研发机构,力争新建3家以上省级技术创新平台,5家以上市级创新平台推动双创服务加快发展大力引进培育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一批互联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培育10家创新创业第三方服务企业二是推动产业集聚区与服务业两区互动发展,全面落实产业集聚区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智慧园区、检测检验、物流仓储、综合服务等平台建设,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尽快把信阳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物流重要节点城市依托信阳保税物流中心将信阳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全省20个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之一

(四)促进降本增效一是全面落实《河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专项行动方案》政策措施,围绕税负、用电、融资、社会保险、资源使用、行政费用、物流费用、企业通关、中介费用、检验检测等十大领域,帮助企业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实现生产经营成本明显下降,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结合售电侧改革,适时推动以产业集聚区为单位组建售电公司,将区内用户打捆参与电力直接交易,降低用电成本。充分利用中国证监会支持鼓励贫困地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和上市的政策利好,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区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探索投融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降低融资成本四是实施差别化的用地保障政策,积极推行人地挂钩指标试点,保障产业集聚区项目用地需求。